───活動簡介───
歷史不是結論,而是我們此刻的提問。
在知識碎裂、敘事多元變化的時代,藝術及其歷史不再只是封存於檔案與畫冊中的定論,它更是我們此刻對歷史、文化與社會的提問與思辨。本系列講座邀請學者、作家、美術館員與文化政策工作者等,共同分享臺灣藝術史相關書寫的現場,開啟跨域對話的可能。從館舍營建到戰爭記憶、從非虛構書寫到多語聲音,我們不只是回顧歷史,而是在這裡為更多人擴大、看見它更豐富的討論意義。
━━━ ★ ━━━
☆當我們一起看時局畫與戰時近代詩,會展開什麼樣的歷史新景觀?
☆斷裂而陌生的語言、含蓄和被隱藏的畫,破解與理解的鑰匙在哪裡?
當詩人與畫家都身處戰爭年代,他們的創作能否為時代留下證詞?又能提供什麼不同的觀點?研究時局畫的黃琪惠,與研究戰時近代詩的張詩勤,將從他們過去未曾對照過的交集出發,思索文學與藝術如何交織出身分認同的矛盾、個人記憶與政治現實的角力。在文字與圖像交錯之間,揭示戰爭年代那些被遮蔽的文化身影,以及我們未曾好好認識、複雜而幽微的歷史與心靈。
───講座資訊───
主題:穿越歷史的迷霧,從時局畫與戰時近代詩,看見被遺落的臺灣記憶
時間:10/18(六)19:00-21:00
主講:
黃琪惠 |臺大美術館專案計畫助理研究員
張詩勤 |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
地點: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F(100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)